杜甫:世界的苦难没有尽头,好在“吾生亦有涯”

100次浏览     发布时间:2024-10-12 09:36:26    

1

归来知路难

清 石涛《山水图册》

《归来》

(唐)杜甫

客里有所过,归来知路难。

开门野鼠走,散帙壁鱼干。

流杓开新酝,低头拭小盘。

凭谁给鞠蘖,细酌老江干。

天气还是很热,离开半月,且已过了中秋,城市并没有凉一点。素食店阿姨甚至不知道我离开,对于她来说,每天都是相同的一天,亦即是永恒的一天。 乘坐地铁一号线,我发现本地人好像和半月前所见不一样了,大多数人都疲惫而浊气,没有上次感觉的清新优雅了。也许因为是工作日,在外面游走的要么是已经退休,要么大约是没有工作吧。

也可能是天太热了,也是我厌倦了,要么就是转换了平行时空。无论如何,这都不是唐代的锦城。更进一步说,城市本来就是迷宫,每天都在变形,我们自身的感觉则像滤镜。

傍晚,坐在酒店的露天平台,等风,风没有来。天空白云烂漫,炫目奇幻,奢华无价,不用一钱买。平台环植仙人掌,水泥地面散发余热,整个像在阿拉伯沙漠。已经过了午夜,建筑物外墙上的空调还在努力制冷,累得气喘吁吁,大汗淋漓。

外卖员还在奔波,都是二三十岁的男人,也有四十多岁的,偶尔也有女人,都骑电摩,在车辆间飞驰穿梭。夜间戴头灯,疾速奔走,边走边查看订单,打电话。这么晚了,还有人叫外卖,还有人送外卖,住酒店的人想吃宵夜,想躺在床上吃着零食追剧观影。这里有不平等,但没有谁压迫谁,这不过是大家共同创造的现实。

酒店在某大厦五楼,外卖员先把电动车停在外面,进一楼乘电梯,电梯老旧迟缓,上到五楼,穿过狭长过道,走过平台,再到酒店某层某房间,送完原路下楼,一刻也不耽误。一份串串,一份炸鸡,诸如此类,积少成多。你可以将之美化为某种精神叫人感动,也可以直视为可怜渺小,不管怎样,都改变不了外卖员的生存状态。

这就是互联网时代,无比现实又无视现实,如果杜甫现在活着,不知他会写怎样的诗?并无大事发生,也没什么需要见证,他还会成为诗史吗? 说回唐代。唐代宗宝应元年(762),农历七月,严武还朝,杜甫不远数百里相送至绵州(绵阳市),未及归返,吐蕃作乱成都,他只好避往梓州(三台县)。翌年八月,好友房琯病逝于阆州,杜甫遂奔赴为之治丧,而后移家辗转于阆、梓间。直至广德二年(764),严武再次镇蜀,杜甫才作计归成都,路途艰难,一家人走了几个月才终于返回。

八月启程,归来已是暮春,桃花都谢了。草堂前有五株桃树,去时尚小,此时却见枝叶扶疏,遮蔽了小径,走过树下需欹侧。为此他写了一首《题桃树》,虽碍行步,他可不在乎,遮便从它们遮去,且对桃树多有感激:“高秋总馈贫人食,来岁还舒满眼花。”春得赏其花,夏得荫其下,秋得食其实,此固然是桃树之美,而更是诗人性情敦厚,爱物惜物之意。

离家近三年,“开门野鼠走,散帙壁鱼干。”这个场景不难想见,别说三年,哪怕离开三个月,家里也会变得荒蛮,为狐鼠蜘蛛所据。想我去年回家,也是一别三年,不敢夜间回去,翌晨才开门,但见积灰很厚(去时匆匆,忘了关窗户),感觉十分恐怖,好像踏进了坟墓,角落缝隙,处处蜘蛛壁虎,风干的蟑螂壳,大概蟑螂都死过好几代了。打开书,书页枯黄陈旧,银蠹鱼惊慌游走。 不过,只要人一旦回来,蛮荒就得统统让位,生活立刻再次展开。宽心应是酒,遣兴莫过诗。写诗不在话下,菜蔬已备,杜甫想要酿新酒,拭着春盘,他思忖该向谁讨些酒曲,就此细酌慢饮终老江边。

2

乘兴即为家

清 石涛《山水图册》

《春归》

(唐)杜甫

苔径临江竹,茅檐覆地花。

别来频甲子,倏忽又春华。

倚杖看孤石,倾壶就浅沙。

远鸥浮水静,轻燕受风斜。

世路虽多梗,吾生亦有涯。

此身醒复醉,乘兴即为家。

“此身醒复醉,乘兴即为家。”这是自我安慰的话,欲东归而不得,故作凄凉语。

浣花溪的春天仍和从前一样,一样的美丽,一样的安静。别来三载,人世间发生过多少大事,他们一家流离转徙,此地的草木鸥鸟,竹径沙石,历然皆在,如无情如有情,天地不仁,不能不说是一种广大到相忘的知音。 门前小径生着绿苔,临江竹林仍在,茅檐下覆垂着野花。看到这些,他忽然想起岁月流逝:“别来频甲子,倏忽又春华。”知道甲子频转,日历飞翻,但人事因循,不觉韶华暗换,流光抛人,倏忽又是春天。这一年,杜甫已五十三岁。

“倚杖看孤石,倾壶就浅沙。”他在江边闲游,倚杖对着一块石头发呆,似有东晋谢安的意味。他又提着酒壶,来到浅沙平滩,席地饮酒,抬头时见远鸥浮水,轻燕斜飞,江畔春景幽丽,这首诗不过是随手掇拾,到得哪里是哪里,如在妍暖天气与人笑语。

“轻燕受风斜”,名家点评多就“受”字而发,此是杜甫喜用之字,善用之字。这句之外,再如“修竹不受暑”,“野航恰受两三人”,皆妥帖深婉,余味不尽。

最后四句感慨,“世路虽多梗,吾生亦有涯。此身醒复醉,乘兴即为家。”自解自宽,实则自伤。世路多阻,世界的苦难没有尽头,好在“吾生亦有涯”。庄子悲叹人生短暂,人的所知有限,在杜甫这里反而成了解脱。这或者也算是一种终极安慰 ,善哉有死,仁者息焉,不仁者伏焉。

3

中天月色好谁看

清 石涛《山水图册》

《宿府》

(唐)杜甫

清秋幕府井梧寒,独宿江城蜡炬残。

永夜角声悲自语,中天月色好谁看。

风尘荏苒音书断,关塞萧条行路难。

已忍伶俜十年事,强移栖息一枝安。

暮春三月,杜甫归成都,六月,严武表为节度参谋、检校工部员外郎。严武再镇蜀,任成都尹兼剑南节度使,杜甫为酬知己,作《东西两川论》出谋献策。

然而,朋友关系再好,一旦做了同事,且是上下级,往往就会生出嫌隙。严武给了杜甫一份差事,是年秋,杜甫居幕中,却多与严武不和,心中颇不乐。《宿府》所写便是此间一个秋天的夜晚。

相关文章

返回顶部